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以及科学研究的国际化扩大趋势,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走出国门,出国留学。留学也逐渐从精英教育演变成大众化教育。咨询公司Frost & Sullivan的一份报告曾预计,2017年到2022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的复合年均增长率约为7.2%,2022年留学人数将达到83.05万人。
但在这种大趋势下,留学,或者说在国外接受学历教育到底是不是了解世界、继续深造的“必经之路”呢?且看北京理工大学与大连理工大学的同学们见仁见智。
2月13日辩论专版中刊登的“孝道是否应成为高校寒假作业”的辩题投票中,支持正方福州大学为21%,支持反方江苏大学为79%。
首先问候各位。我方的观点是出国留学有必要。我们之所以在这里探讨这个问题,更多的是在权衡出国留学对个人发展的积极影响是否超过了其所需要付出的成本。而这也正是我方认为衡量出国留学有无必要的尺度。
举个例子,我们说吃方便面是有必要的。不是说所有人必须要吃方便面才叫“必要”,只要它可以方便某些人,对某一特定人群起到了帮助,在整体角度,就可以说其是一种“有必要”的产品。所以我方无需论证留学对所有人都有意义,留学对所有人都可以起到帮助。只需要论证出,留学对某些人群,确实是其当时情况下所能选择的最优解,那么留学这一选择无疑就是有必要的。
换言之,一个辩论比赛应该着眼于真正面临这些选择的主要人群,而不是去假设一个本来就不将这件事纳入选择的群体,去强迫他们一定要这么做。基于此,我方展开论证。
其一,留学的方向、途径、目标地等因人而异开元体育。留学为很多大学生提供了一条新的个人发展之路。所以,作为一种新的求学途径,留学有必要。当今社会信息全球化,出国留学的选择也趋于多元化,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选择不同的途径出国。根据成绩优劣可以选择不同的学校,根据经济条件可以选择不同的出国方式,根据喜爱的文化氛围可以选择不同的国家。
不仅选择多元,很多高校也在不同程度上为更多学生提供了更加方便的出国留学的机会,诸如2+2、3+1本科双学位和本硕双学位等众多的出国留学政策。这无疑说明,我国高校鼓励年轻人追求自己出国留学的梦想,为大家提供方便。而且,留学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某些群体的升学需求,让这些同学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更加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和文化氛围,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
其二,从留学的过程看,留学相比其他求学方式,更加磨砺人的性格,培养坚毅的品格。众所周知,留学会面临诸多挑战:从前期复杂的求学准备,再到通过一门外语学习专业领域的前沿知识;从一个全新的陌生的语言环境里需要全部重新学习的课程,再到国内无法相比的毕业难和低通过率这些都是留学者必须经历与面对的。除此以外,出国留学可以使年轻人与外国人、外国文化近距离接触,强迫自己远离家人和长久以来在国内积累的人脉圈的支持。
正是这些过程中的磨砺,让很多留学者拥有了过人出众的外语水平,应付了复杂多变的异域环境,完成了极具挑战性的课程。对于目前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的生长环境来说,也更加需要留学者突破父母从小营造的生活圈和舒适圈,自觉地锻炼自己独立生活能力和磨砺自己的品格。这些都是出国留学可以带给年轻人的巨大提升。
最后,从留学的结果来看,留学让很多大学生丰富了自身知识,掌握了前沿技术开元体育官网出国接受学历教育有无必要 两高校学生见仁见智,对大千世界了解更多,这是留学带来的最大益处。不仅如此,逐年增多的留学毕业生给我国输送了众多高端人才,广泛进入各大型企业,拿到相匹配的薪资。年轻人如果有机会,也应该抓住一切机会来丰富学识,增强技能。
此外,我国经济和科技实力虽然已经高速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国外的某些发达国家在某些方面的科技实力依然领先于我国,其高等院校的综合实力和世界排名也比我国的高校更具竞争力。
在发达国家学习最前沿领域知识,相信没有人会说它是“不必要”的。在拥有了这些人类探索更加前沿领域的知识时,不仅个人实力会获得更大的提升,回国后也可以更好投身祖国的发展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国家想要发展,个人的发展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而出国留学,可以很好实现个人发展进而推动国家发展。
出国留学纵使存在一些弊端,比如需要承担更多的经济负担和更大的风险,但当一个人真的已经做好了出国留学的心理准备并且付诸行动时,我们应该告诉他,要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锻炼自己的能力和品格,在现在朝气蓬勃的年轻阶段,就要敢想敢拼不怕困难,而不是以“留学没有必要”来搪塞他们,扼杀他们远大的目标和抱负,不让他们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这才是我们对于勇于追梦的年轻人应有的态度和倡导。
陈乐:留学可以提升个人素质,拓宽视野,为越来越国际化的经济发展大潮和趋势做准备。留学还能够让人获得更好的学习或者学历背景,甚至可以弥补本科阶段的遗憾和不足,在求职时提高自己作为复合型人才的可能性。
郭婧:留学还可以开拓视野成就气质。出国是非常好的增长阅历、锻炼能力的机会。我们会看到不同的世界,和不同国家的人打交道,吸收多种元素,开拓视野,从而打开思维的盲点和界限,提升自身竞争力。
熊羿:在陌生的语言环境和生活环境里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强迫自己不得不与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人进行日常交流甚至是朝夕相处,提升自己与人交往、独自生活的能力。还能在特殊的年龄段感触更多努力和发展的可能。
郭婧:去不同的国家求学,对于个人内在个性涵养是很好的锤炼,因为每个不同的国家对于人才的培养以及教育模式不同,造就的人才内在性格也不一样。在国外,留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也可以和其他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接触,并在其中学会包容不同的声音和意见,吸取有价值的部分。
熊羿:留学对他们而言不是必要的选择,因为留学这个选项很少会在这种家庭的选择当中,就好像人有山珍海味的时候也基本不会考虑方便面一样,但这并不代表方便面是不必要的。在我们双方今天的讨论中,应该重点关注那些正在考虑将留学作为一个可能选项的家庭,这才是这个辩题讨论的重点。
陈乐:留学不是必要的选择,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件事对他们没有益处或者他们自己不想,而是因为他们的客观条件所限而不得不放弃。当他们今后能够满足这些需要的条件后,就可以依靠自己的努力寻求这些自己依然想要追求的梦想,以及依然想坚持发展的道路。
郭婧:我们判断一个事物是否必要的标准,并不是看是否所有人都能承担得起,而是要看这个事物本身带来的好处。并且当下留学并不是只有自费一个渠道,院校联合培养等都是很好的渠道。
总之,留学作为一种你我为获得自己满意学历和教育经历而选择的道路,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肯定。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大趋势下,高速发展进入转型阶段的中国经济,也愈加需要具备丰富海外教育背景和世界视野的复合型人才。相比于留在国内接受学历教育的发展道路,留学的确具有较高的成本,但是其带来的巨大收益和对个人成长的提升,无论是在意志品质还是在学习能力上都是无可替代的。
正方观点与反方观点,你支持哪一个?请扫码关注“大学号”,为你支持的一方投票吧!投票结果将在下期校园辩论赛栏目公布。
开宗明义,学历教育是以获得毕业证书和书为目的的教育经历。本次辩题中的留学特指高等教育期间(本科学历和研究生学历)赴国外完成学历教育,一般来说,相较于在国内完成相同水平的学历教育,这样的过程要付出更多的成本。
要讨论留学是否是一个必要的选择,关键是要看与在国内接受教育相比,付出高昂代价获得的留学经历对个人能力成长和未来个人发展的推动作用,是否可以使留学者获得明显收益。我方将从学科适应性开元体育、国内就业市场需求和经济条件三方面论证留学并不能为留学者带来明显收益,因此也并不是必要的。
完成高等教育阶段的学历教育,离不开学科专业作为基础,而不同国家和社会情况决定了学科强弱的分布,并不能简单地以国外强于国内来简单划分。
就国内来说,不少高等院校的部分学科已经达到国际顶尖水平,例如北京大学的地球科学专业、清华大学的通信工程专业、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仪器科学等;还有一些高等院校拥有一些具有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特色学科,例如北京理工大学的兵器科学与技术等。
同时,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全球一体化趋势愈加明显,论文期刊发表、国际学术会议、短期访学、科研合作等多元化的交流方式更为频繁、丰富,国内外在信息获取共享、交流方面障碍越来越弱,国内外院校的水平也在不断缩小,立足国内获得国际化的提升与成长也更加便捷。因此,留学这一选择对于留学者自身知识能力的提升并不具有必要性。
当前,国内留学人口不断增加、海归人数不断增加开元体育,就业竞争激烈,海外归国人员的含金量呈现下降趋势。根据教育部统计,从2012年到2017年,出国留学人数从40万增至60万。而智联招聘的一份调查显示,超过七力资源主管表示不会因为应聘者的海归身份而有所优待。同时,海归毕业回国时间通常和国内应届生毕业时间不同,无形中增加了自身的求职难度。
另外,对于部分看重实际工作经验的职业,例如会计师、律师等,留学者在海外完成学历教育,却没有机会在国内取得实习实践经历,因此失去了重要的求职优势,也不利于个人职业发展,究其原因,就在于国内外教育发展和职业发展并未完全接轨,从而可能为海归的回国着陆带来种种问题。可见,相比于其他毕业后的去向,国外留学对于留学者的职业发展的作用,并没有显著而无可取代的优势,甚至可能让留学者在回国就业时“水土不服”。
相较于国内求学,留学者将面临较大的经济压力,在异国他乡也面临生活上的诸多不便。除此之外,由于远离家庭和亲人,地处陌生的文化环境中,留学者容易承受更多的心理压力,导致产生心理问题。
香港《》2018年7月20日报道称,光明未来组织(由英国、德国和中国的学者组成)的研究结果显示,在英国求学的中国人中,16%出现了“严重苦恼”的迹象,这意味着患有抑郁症。在英国留学的中国学生中,大约1/5的学生称,他们大多数时间一直感到紧张。
更值得关注的是,留学过程中,将要面临的安全风险也在不断加剧,当前国际形势趋于复杂,加之西方国家社会存在的割裂与经济下行,这都导致留学所在地的安全稳定情况不容乐观,也为留学生活增加不安全隐患,中国留学生遇难或遇袭屡见不鲜。种种因素,将会潜移默化地对正处于青春成长期的留学生产生负面效应。
1.请问您怎么理解“必要”这个词呢?如果必须是对每一个人来说的话,那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是必要的吗?
龚思凯:讨论一种选择是否“必要”,就是要看一种人生选择是否能给大多数作出这种选择的人带来明显收益。通常而言,作出留学选择的行为主体是高中、本科毕业生和少数研究生,对于这一学生群体,最重要的就是能不能帮助他们获得高层次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未来就业的竞争力,同时确保心理健康。
蒋聂耳:在这里讨论是否“必要”,还要看整体的语境,这里的语境就是针对所有满足留学要求的学生而言,而并没有特指一定有“留学需求”的人。打HPV疫苗是否有必要,我们一个基本讨论域肯定是针对满足接种疫苗所需的生理指标的人群,比如接种人至少不能对疫苗过敏。
蒋聂耳:教育是最好的投资这句话的确没错,但投资需要理性,要合理站在自身经济实力去投资,有的人在里加100倍的杠杆赌上全部的积蓄,这也是投资,你能说这是最好的投资吗?这是一种极端的。虽然这个例子过于极端,但我想表达的是,如果留学变成了“有必要”,这无疑超出了很多家庭经济的承受能力,而且留学并不能保证学有所成。因此,这样的一种投资必然不是必要的。
龚思凯:每一个理财者都听过一句话,“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同样,留学教育对于一个家庭恰恰是有着巨大风险的理财方式。
根据《2017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79.3%的海归认为自己在就业中存在一定劣势,负面因素集中于两点:一是不熟悉国内的就业形势与企业需求,二是回国时间与国内招聘季时间不符。试问在经济形势、就业市场愈发紧张的当下,会带来就业劣势的留学真的是一个必要选项吗?
3. 请问一个可以获得诸多益处的投资,对于一个可以承受出国留学带来的成本的家庭,您方认为的弊端究竟有哪些呢?
龚思凯:可以承受留学成本并不一定意味着能获得大家期望看到的出国留学收益,其中最典型的问题就是留学生群体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挑战。正我们在综述中提到的,在英中国留学生普遍存在的抑郁现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况且,近年来中国留学生因心理问题而遭遇不幸的案例也屡见报端,例如2016年11月,上海留学生陆某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求学期间;2016年1月,美国芝加哥大学中国留学生陆某跳进密歇根湖;2012年1月,美国堪萨斯州安保利亚州立大学中国留学生杨明喧,疑因生活压力及心理压力过大,先朝自己开枪后,再撞车身亡。
蒋聂耳:在经济学的视角下,衡量一件事情的利弊还需要从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的维度考虑留学的钱和时间可以拿来做更多的投资,对自己的投资可以拿来在国内参加更多的训练营、技能培训班,考更多的证书,还可以实习甚至拿到一个更好的offer。投资人生的选项的话,说不定还会收获一份完美的婚姻和家庭。
所以,当我们面对人生的多选题时,不应只考虑一种选项的利弊比较,还要看这一选项和选项相比何者更好。我方认为就算在这个问题的语境下弊端可以忽略不计,也并不意味着留学就是必要的。
留学和其他任何一种人生选择一样,都需要置身其中的人尽其所能地周密准备,认真衡量风险与收益,最终谨慎地作出选择。我方坦然承认诸如麻省理工学院、牛津大学这样的顶尖国外知名学府的老牌专业,能为就读的学生提供比国内更好的科学研究平台和硬件设施,对科研充满热切渴望的追梦者作出的留学选择也理应获得充分的肯定、尊重与祝福。但当我们立足于广大的高中、本科毕业生群体,以他们的角度思考今天的辩题时,我们难以忽视选择留学之后要考虑的学科适应性、国内就业市场需求和经济条件等现实因素。基于以上我们对这些现实因素的讨论,我方坚持认为留学不是一个必要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