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人的工作生涯中,能够做几件让自己和别人都记住的事,或者说有成就感的事,那是很难得的,也是令人自豪的。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简称翻译考试)的创立就可以算得上是一件这样的事。
2002年底,组织上调我到中国外文局工作,从此我与翻译考试结下了不解之缘。至今已经过去了15年,前10年我作为组织者、后6年我作为专家一直参与其中。
在我的印象中,自己第一次正式接待中央国家部委有关部门领导,就是原国家人事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领导一行来商谈翻译考试事宜。此前,双方曾就此有过长时间、多次的接触和探讨,这次商谈又进一步达成共识。围绕商谈中提出的有关问题,外文局局长办公会专门进行研究,并决定成立由三名局领导组成的考试工作领导小组。局领导班子五名成员中,三名有外语学习背景的成员全部参加一个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是不多见的,外文局的重视程度和期望值由此可见一斑!
一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和对外交流扩展,以及国际地位、国际话语权的提高,翻译人才的培养及其评价制度的改革和建立迫在眉睫,实行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正当其时。即“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建立高素质的外语翻译专业人员队伍,培养高水平的翻译专业人才,更好地为我国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与合作服务”,根据国家关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有关精神,制定相关规定。
二是确立除中文以外其他五种(英、法、俄、西、阿)联合国工作语言和当时在国内学习和使用人数相对较多的德、日共七种外语,作为初期开考语种,英语先行试点,然后分语种、分级别逐步推开的原则。
三是制订考试大纲、确定考试人员条件。总的原则是,突出考核翻译实践能力和水平,放宽参考人员条件限制。该考试是一项面向全社会的职业资格考试,凡是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恪守职业道德,具有一定外语水平的人员,不分年龄、学历、资历和身份,均可报名参加相应语种二、的考试。获准在华就业的外籍人员及我国港、澳、台地区的专业人员,也可报名参加。考试体现科学、客观、公平、公正的原则。取得各级别证书并符合翻译专业职务任职条件的人员,用人单位可根据需要聘任相应职务。在资格考试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之前,新旧体系有一个并存期。
四是确定翻译考试由国家人事部委托中国外文局负责实施与管理。成立各语种专家委员会,负责拟定本语种考试大纲和考试命题、审定试卷和阅卷、研究和建立考试题库、宣传推广等。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征求外交部等部门和单位意见后,国家人事部在有关文件“考试组织管理”部分,尊重了我们的具体意见,同意加上由中国外文局负责这项考试的“实施与管理工作”的表述。同时明确,由国家人事部人事考试中心负责“笔译考务和考试数据汇总工作”,由国家外专局培训中心“承担口译考试考务工作”。
五是成立专门机构——中国外文局翻译专业资格考评中心,在局工作领导小组及局考试办的领导和指导下具体负责考试的“实施与管理”工作。
应该说,由外文局负责翻译考评的“实施与管理”工作是有“历史渊源”的。早在1992年,外文局就受当时的国家人事部委托,负责牵头组织成立全国翻译系列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并负责相关评审工作。21世纪伊始,当各方面希望建立翻译资格考试制度的呼声越来越高的时候,外文局人事部在得到原局党组的肯定和支持后,向国家人事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表示愿意再次牵头,负责全国翻译专业资格考试的实施和管理工作,并很快得到国家人事部的同意和授权。
自2001年起,在国家人事部的支持、指导下,外文局人事部和中国译协做了大量调研工作,对中国译协拥有的各专业翻译领域中的资深专家、学者做了进一步了解,对翻译从业人员及在校就读的外语及翻译专业研究生、本科生进行了统计,对翻译市场状况做了初步调查分析。截至2001年底,初步形成了《关于加强翻译行业管理,实行翻译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制度的可行性报告》,标志着我国翻译职业(水平)考试工作开始进入筹备阶段。
如果说此前可以称为翻译考试“可行性”调研阶段的线年整个一年的时间就是翻译考试的“实质性”准备阶段了。这一年开元体育官网最新版,单就翻译考试这个主题,外文局领导或局人事部负责人及相关处室负责人同国家人事部等有关部门之间的商谈沟通、咨询论证、座谈交流等,有文字记载的就达24次之多,平均每月两次开元体育官网最新版。正是有了这一年的“24次”,才为2003年翻译考试的正式启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3年1月23日,外文局人事部主任高守维再次前往国家人事部,同专技司司长刘宝英商定,春节后司领导和外文局领导对《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暂行规定》拟定稿进行审议。
2月中旬,局人事部综合处接到专技司职称处来电,称《翻译专业职务试行条例》及《实施意见》(职改字[1986]第54号)是1986年由外交部牵头制定的,所以,他们已经给外交部人事(职称)部门发函,征求他们对《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暂行规定》的意见,同时了解他们是否愿意参与翻译职业资格考试实施的管理工作。之后,局人事部迅速同外交部干部司进行沟通,对方表示,外交部将会在专家方面给予翻译资格考试大力支持,但作为政府机构,将不会参与该考试的管理工作。局人事部立刻将情况向局领导做了汇报,至此,我们已经心中有数了。
2月26日,国家人事部专技司刘宝英司长、范勇副司长带队来外文局,同我和外文局此前一直负责这项工作的原常务副局长赵常谦等,就《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暂行规定》的具体内容、文字表述、发文与实施等问题举行会商,并达成以下一致意见:原则通过《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暂行规定》拟定稿;由国家人事部印发《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暂行规定》,由外文局负责各级别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的实施与管理工作。由外文局拟文,在3月5日前报国家人事部,经国家人事部批准后发文。
3月21日,外文局局长办公会听取局人事部翻译考试工作方案汇报,专题研究翻译考试工作开元体育官网最新版。中央外宣办副主任兼外文局局长蔡名照提出:要高起点,高目标,与国际接轨;要注重质量,充分做好准备;要派强有力的干部牵头,尽快搭建考试办,在把好的经验、模式学过来的基础上,尽快组织社会公认的、有权威的专家委员会。为贯彻局长办公会议精神,我和副局长兼总编辑黄友义又就具体问题多次召开会议专门研究。其中包括4月17日我和范勇副司长主持的《二级、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实施办法》草拟稿讨论会。
会议达成以下共识:外文局负责考试的组织实施,包括专家委员会的管理、考试的日常管理、政策的解释等;国家人事部人事考试中心具体承担考务工作,考务文件由该考试中心印发。考虑到外文局是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国家人事部不再与外文局共同成立考试办,外文局自己成立考试办,负责考试的日常管理。关于考试的政策性问题,包括考试时间、考试语种等,由外文局提出意见报国家人事部,由国家人事部统一发文。随后,局考试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局考试工作领导小组的前身)成立,主要负责对考试筹备实施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决策,我任组长,黄友义和另外一位副局长任成员。这段时间的工作还包括6月9日和7月4日我和黄友义同志先后召集的专家委员会预备会议等。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7月16日,国家人事部和外文局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联合召开翻译专业资格考试英语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人事部副部长王晓初和外宣办副主任兼外文局局长蔡名照出席并讲话,我主持大会,副局长兼总编辑、英语专家委员会主任黄友义宣布英语专家委员会组员名单。包括来自外交部、中联部、外文局、中央编译局、新华社、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单位的37位专家及媒体记者与会。下午,召开英语专家委员会首次全体会议。境内外30多家媒体对当天的会议消息进行了报道。
10月初,中编办正式批复同意成立中国外文局翻译专业资格考评中心。10月中旬,组织专家对英语二、口笔译试题进行终审,国家人事部专技司、国家人事考试中心、外专局考评中心和外文局考试办等有关负责人参加。同时,由外文局考试办编写、外文出版社出版的考试大纲出版发行。
经过紧锣密鼓的准备,12月6日和7日,英语二、口笔译首次试点考试分别在北京、上海和广州如期举行。三个试点城市共有1682人报名,实际参考人数1629人,参考率96.85%;12月12日至17日,局考评中心组织31位专家阅卷,合格人数492人,合格率为30.2%。至此,给2003年的工作画上了一个的句号。在试点考试成功的基础上,各语种考试逐步推开,全国翻译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开启了新的篇章。
值得一提的还有2008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出《关于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证书衔接有关事项通知》(学位[2008]28号)。2011年4月,国家人社部发出《关于印发〈资深翻译和一级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翻译专业国家级评价体系从而不断健全和完善。
翻译考试评价体系的总体设计分、二级、一级口笔译翻译和资深翻译4个等级,大体同目前翻译职称中的初级、中级、副高、正高职称相对应。
翻译考试是我国建立的第31项职业资格考试。与其他系列的职业资格考试相比,我们总结出六大特点:
一是面向社会,打破资历。就是打破了学历、资历、职业的要求,允许有志于从事翻译工作的所有人员,根据个人水平报考相应的翻译资格,扩大了选人视野,得到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和赞同。
二是重视实践,突出能力。在各语种专家委员会的努力下,以能力标准为核心的翻译资格标准初步建立,鲜明的能力标准是选拔翻译人才的“硬杠杆”,在加强翻译人才能力建设中发挥了正确的导向作用。
三是衔接职称,重视资格。对翻译专业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方法进行了改革,确立了科学化、社会化的资格评价方式。取得各级别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证书并符合翻译专业职务任职条件的人员,用人单位可根据需要聘任相应职务,此办法强化了单位用人上的自主权,符合国家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随着翻译考试逐步推向全国,旧有的翻译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制度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四是衔接行业,规范管理。加强了中国翻译协会在翻译人才培训和管理方面的作用,发挥了行业协会在自律性发展上的积极作用。2005年,中国翻译协会(简称中国译协)出台了《中国翻译协会会员管理暂行办法》,对个人会员入会条件进行规范。2006年,中国译协新推出了个人会员制,凡获得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以上翻译资格(水平)证书的公民,可以直接申请成为中国译协的个人会员。凡获得一级以上证书的公民,可以成为专家会员。中国译协受外文局委托还具体负责对获得证书的人员进行继续教育与证书登记。上述工作,已成为对我国翻译专业人员实行规范化行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是衔接教育,引导教学。翻译考试证书实现了与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接轨,起到了引导翻译教学的作用。在校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凭学校开具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读证明”,在报考二级口、笔译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时,免试综合能力科目,只参加实务科目考试。这标志着我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证书正式实现有效衔接,从而翻译考试作为人才评价的标准,逐步起到引导翻译教学、服务翻译教学的作用。
六是面向海外,对外开放。人才评价服务对外开放,面向海内外。由于翻译行业具有对外交流的特殊性,翻译考试的报考对象不仅包括中国公民,还包括在中国工作的外籍人员。翻译考试的成功,也在我国港、澳、台地区及国际上引起关注。
2013年12月20日,这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专家委员会换届大会暨考试十周年总结会在京召开。会上进行了英、法、俄、西、阿、德、日等七语种专家委员会换届,总结了翻译考试10年来取得的成就,安排部署了今后的工作。当天我做大会主旨发言,全面回顾总结翻译考试创立十年来的工作。这也是我退休前出席的最后一次重要会议。
总结中,我曾特别强调,与我国其他职业资格考试相比,翻译考试十年,实现了“五个第一”:是第一个当年发文、当年试点的国家职业资格考试;是第一个在社科领域没有设置门槛、面向全社会的国家职业资格考试;是第一个专家层次高、外语语种多的国家职业资格考试;是第一个与专业教育接轨的国家职业资格考试;是第一个开通官方微博和微信,粉丝量最大的国家职业资格考试。
今天,回首往事,我还想特别指出,翻译考试取得这样的成绩,做出最主要贡献的是我们的数百位考试专家——28位我国翻译界的专家、前辈担任顾问,近600位权威、一流的翻译家、外交家、对外传播专家、外语翻译教授先后担任七个语种的专家委员会委员,他们在大纲制定、教材编写、试题命制、评题阅卷、培训辅导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是因为有专家的高端和权威、努力和奉献,才确保考试连续多年实现“零差错”,才在社会上树立了翻译考试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如今,虽然有多位曾经做出重要贡献、德高望重的顾问和专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们的英名必将永垂史册,中国翻译界不会忘记他们。
此刻,作为一名一直参与和关注翻译考试工作的老兵,我要特别感谢局内外曾经的同事和业界同人,感谢所有翻译考试的参与者,正是有了你们持之以恒的支持和关注,才有了翻译考试的今天。
常言道,事非经过不知难。但是,我想要表达的是,当我看到,已经有107万人参加考试、14.5万人获得证书的时候;当我看到,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把翻译资格证书作为优先录取条件的时候;当我看到,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苏相宜们”通过翻译考试而实现梦想、贡献社会、改变命运的时候;当我看到,翻译考试制度越来越完善、考务工作越来越细致、出题阅卷越来越科学、专家工作越来越有活力、社会认可度越来越高、参考人数越来越多的时候;当我看到,当我看到这一切的时候,收获的是激动和喜悦,感受到的是幸福和欣慰。因为,我们在做一件能被人记住的事……开元体育一段能让人记住的往事——写在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创立十六周年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