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重要意义,在向世界传播社会主义文化、展示中国形象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当前,我国外语教育在实践中仍存在如侧重对国外文化知识的阐释与讲解,忽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与推介,在纷纭激荡的社会冲击下本土文化存在失语、失衡等问题。这些现象不仅是外语教育改革的鲜明指向与重要内容,也事关树立文化自信。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族强。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血脉,也是我们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在5000多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形成了独特的精神标识。在中外文化激烈碰撞、深入交流的今天,特别在西方文化强势渗透的时代背景下开元体育官网最新版,外语教育是我们了解不同国家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更是进行文化传播、增进文化理解、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阵地。
为更好完成这一重要使命,外语教育应担起加强话语体系建设、提升学术话语权的重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纳入外语教学实践,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同我国外语教育的当代特点有机结合,扭转学生在跨文化交际和对外交流方面知识结构失衡、中国文化失语等问题,并将增强文化自信作为当前深化外语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不断构建中外文化平等对话的外语教学体系。这既是我们推进外语教育事业内涵式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有效途径。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需要教育持续发力,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新时代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对外语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培养什么样的外语人才,如何培养优秀的外语人才,同样是当前我国外语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
2018年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开元体育官网最新版,突出强调外语类专业学生应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中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同时还要有人文与科学素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以及学科基本素养。这种培养目标和必备素质折射出外语学科发展已经从国民素养上升到了国家形象和民族文化传播层次,从语言的技能性、工具性、应用性向人文性、育人性和创新性转变,强调外语人才要承担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使命。
的确,新时代背景下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必须具有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等维度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时刻葆有家国情怀。这要求外语教师不断提升意识和文化素养,具备宽广的文化视野和长远的眼光,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注意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告别当下外语文化教学中单向的“西学东渐”传播局面,转而有效结合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案例和鲜活素材,提升中西文化贯通能力,增强文化自觉意识和文化自信,让学生成为既扎根本土文化又放眼世界文化,并具有跨文化思辨意识的语言文化传播者。
同时,外语教师也要密切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充分发挥自身的外语专业优势,解读中国,宣传中国,借助互联网或新媒体,用生动的叙事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示真实开元体育官网最新版、自信的中国,让学生自觉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代言人,通过多种途径让国际社会对中国有一个理性、客观和充分的认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思想教育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在外语教育中尤其要提高意识形态安全意识,筑牢思想上的堤坝。要加强引领,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落实到外语教育教学各方面,对各种错误观点和旗帜鲜明地加以。
在复杂的社会变化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引领学生坚定信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除了加强外语师资建设,也要在教材、测试评价体系等方面不断完善。教材本身是对学科知识的选择、组织及呈现,具有塑造学生价值观和进行意识形态传递的隐性功能。这就决定了教材编写者在编写过程中要注意平衡中西文化的比重,在有机融合中国文化精华与西方文化精髓的同时,适当增加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时代中国特色风物和中国文化建设及发展成就的积极内容,为中国在国际上树立积极的大国形象添砖加瓦。
在外语测试评价中,鉴于语言本身的维度和社会维度都是意识形态建构的重要途径,要革除我国传统外语测试以基本技能为中心、缺乏人文想象和价值判断的弊端,注重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加强其对跨文化知识的运用及人文素养的考核,使其不断厚植爱国情怀,最终成为传承中华文脉、富有中国心、饱含中国情、充满中国味、信念坚定、可担重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人。开元体育官网最新版外语教育要坚定中国文化自信